四大问题倒逼“智慧转型”
郭锡有表示,如果加快生产系统的自动化进程,将会大大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公司的生产力、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能耗。过程清洁化,符合节能减排环保大趋势。当然,“最终将会给公司带来成本和价格的绝对优势,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郭锡有的表述中不难看出,劳动力、成本、效率、环保成为了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核心关键,而事实上,当前的涂料行业确实在这四大方面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成本上涨过快、环境压力增大、劳动力短缺,特别是高技术人才供给出现短缺等等,已越来越成为我国涂料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而且可能还会越来越严重。”李明月表示。
涂料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低成本一直是核心竞争优势。其中,人力成本是涂料整体价格重要的组成因素。我国涂料制造业面临着成本上涨的压力。
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有9个省市调高了最低工资,上海最低工资上调至1820元,深圳调高至1808元。人力成本上涨使得我国涂料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荒”的问题。
涂料生产所需的钛白粉、树脂、固化剂、助剂、颜料填料等原材料价格也不断上涨。“各方面成本的提高降低了涂料生产企业的利润,削弱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型涂料企业可能还可以,但中小型涂料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很差,就会受到价格冲击。”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此外,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在环境治理方面也频频出重拳、出组合拳,密集出台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政策,而且也越来越严苛,其中大多数政策都涉及到了涂料化工类,比如限制油性漆生产,减少VOC排放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明月表示,涂料企业今后必须直面四大问题:一是综合成本提高,给本来就是微利的企业带来更为严峻的挑战;二是涂料产业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一代工人逐步退出产业,新一代工人又面临着断层,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再加上工人工资上涨,廉价劳动力带来的竞争力在逐渐丧失,人口红利开始消失;三是节能减排成为大势所趋,过去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四是涂料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仍然是以人工为主,这样就导致了效率低、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最终综合竞争力很弱。由于面临多种因素,我国涂料产业已经告别高速增长时代。
李明月表示,传统的涂料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上升成为涂料行业面临的困境。传统涂料行业的用人数量和用人模式终将难以为继,因此涂料业劳动力的水准和结构必须进行改造,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是重要支撑。
李明月进一步解释说,面对劳动力短缺、成本持续上升的冲击,作为劳动力密集的制造型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对制造环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提质改造。一方面,实现以资本替代劳动,尽量减少对劳动的依赖度与需求量;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劳动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达到稳定甚至降低单位产品中边际劳动要素成本的目的。
面对资源与环保成本的上升,高耗费高排放型的涂料企业可以通过对其加工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其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降低能源与原材料耗费,减少污染物排放,甚至实现废弃排放物的循环利用,从而达到控制或降低资源与环保成本的目的。
“当全社会工业化程度都在提升,惟独涂料行业落后了很多。无论是研发技术能力、生产制造方式,还是管理方式、运输方式、服务方式、工人的产业化技能,都远远落后于世界以及这个时代。”李明月表示。
欧美发达国家的涂料制造业的在信息化技术运用上比较成熟,带来的产值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也远远超过中国涂料制造业。可以说,信息技术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涂料制造业获得了巨大成功。
李明月表示:“今后,运用先进的网络和自动化技术对传统涂料产业、企业和市场进行升级也将是中国涂料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豪迪董事长叶活耀表示,当前我国涂料制造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还需要大量的工人进行生产,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落后的生产方式也会导致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都与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有些不符。未来,我国涂料制造业在生产方式改进方面还有巨大的空间。
业内专家也表示,现在发达国家都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吸收信息网络以及现代管理等最新成果,广泛应用于产品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全过程的新型现代产业。
近年来,我国涂料制造业的发展动力、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规模扩张、投资驱动模式无以为继。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上升,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要求我国涂料产业必须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从传统的粗放型产业发展模式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集约节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转变。
“虽然这个过程非常艰难,可能需要十几年,二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但这是一个趋势。”李明月说,“随着涂料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步伐加快,柔性、智慧的制造模式正为我国涂料企业展露‘智慧转型’机遇,产业企业发展的‘智慧红利’时代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