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注册
热门话题:

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企业>商学院

多元化战略,何时最有效?

2014年10月31日 浏览量: 评论(0) 来源: 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 叶敦明
摘要:当核心业务出现重大危机、相关业务领域核心竞争优势通吃、做新产业的报春鸟。叶敦明发现,这三种情景呈递进关系,从问题解决,到优势扩张,再到弃旧拥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与产业演变的环境密不可分。

      说起多元化,国内企业表演的最为卖力。经典的多元化战略,追求核心能力的关联性,而国内企业的多元化则像是嗜血的鲨鱼,哪里有机会就到哪里投资。GE的产业尽管战线很长,可他们起码遵循着“数一数二”法则,多元化的盘子里,盛的都是珍珠。纵观联想、海尔等国内多元化的先锋企业,新进军的产业基本上籍籍无名,处于净亏损的状态。

正如一个温州的企业家所说:温州企业老板几乎没有从一而终的,都期望着“主业不败、新业昌盛”的多元化格局。叶敦明发现,更多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是随机的,跟大流的,并没有更深地考虑自己产业演变轨迹和企业自身战略等核心要素。多元化发展,弄不好就成了乱撒胡椒面,一番折腾下来,偷鸡不成蚀把米。既然主星暗淡无光,那就索性更加坚决地迈向盲目多元化的不归路吧。

当然,盲目多元化的成功案例也不少,特别是在资源性或者垄断性的行业。这些背离了市场化竞争的所谓成功,不足以让更多的企业去效法。多年前的战略理论,强调核心多元化,前向、后向的横向一体化,或者纵向一体化,是常见的多元化战略选择方式。这种经典的多元化战略,把产业发展趋势分割成片段,每个片段呈现相对的静态,好处是便于战略分析与战略形成,坏处是经不起大的波折。

安妮塔-麦加恩继承了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衣钵,并进一步提出了产业演变的四种轨迹。她认为,只有与产业演变密切关联的企业战略,才能实现并保持经营业绩的最佳状态。叶敦明认为,产业演变是水,企业战略是舟。只顾着赛龙舟的国内企业家们,还是多一点精力观察一下水势为好。

多元化战略,若是充分考虑到各业务单元所处产业的演变情况,就能带来三大利益。第一,企业可以在制定总体战略决策时,眼界更开阔、思考更全面、决策更正确。第二,极大地改善现有资源的配置。一般来说,工业品企业在为各事业部或者子公司分配资源时,干的都是“排排队、分果果”的简单游戏。实实在在的资源,常常与虚拟的业绩目标挂钩,怪可惜的。第三,清晰的战略,可以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当预设的战略情景发生巨大变化时,企业可以快速做出反应,重新调整资源分配,因势利导地修订各业务单元的战略目标和措施。

那么,什么时候导入多元化战略最为有利呢?根据麦加恩的研究,企业在三种情境下最适合采用更多元化战略:当核心业务出现重大危机、相关业务领域核心竞争优势通吃、做新产业的报春鸟。叶敦明发现,这三种情景呈递进关系,从问题解决,到优势扩张,再到弃旧拥新,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与产业演变的环境密不可分。

1、围魏救赵:抓住多元化机会,解决核心业务出现的问题

京东商城给电器销售大佬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于是国美、苏宁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城。坐等京东商城做大,或者以渠道终端的单一方式抗衡,都不是明智的选择,毕竟网上购物已成趋势。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进入到对自己产生威胁的行业,做到我中有敌、敌中有我。威胁就不会变成大威胁,也许也成了增长的一个新机会点。像丰田、本田更是未雨绸缪,在燃油轿车如日中天时,抢先取得混合动力轿车的市场地位,更是值得国内有实力企业学习。

多元化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新业务部门创业,收购有潜力的创业型小企业,公司业务的集体转型,或者干脆跨带跳跃到最新技术。国外的一些传统电力公司,放弃了核技术发电,直接奔向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发电产业,与领先企业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当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经历基础型变化时,可以通过多元化来提高经营业绩。公司的品牌、技术和物流管理能力,可以为多个事业部共享。三一重工、哈斯机床、沈阳机床股份推出的6S店、4S店,就是想把品牌、推广、业务、服务等核心能力集中到一起,为区域营销奠定坚实基础。同样是机床行业,国内一些先知先觉的机床企业,已经介入到数据控制软件开发业务中,不仅是想从西门子、发那科分得一杯羹,更是看好国内机床的数控化改造的大市场。

2、百花齐放:利用自己的强势核心能力,在相关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

佳能公司利用自己的光、电、机械等核心技术优势,在数码相机、打印机等众多领域如鱼得水,一举开创了佳能产业帝国。卡特彼勒在重工领域建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之后,利用自己的“耐用、结实”的品牌资产,毅然进军服饰行业,为男人们打开了一扇自我肯定的大门。叶敦明认为:企业核心优势,最好能做到一专多能,物尽其用是成功的经营法则之一。

通讯、广电、数据宽带正在走向三网融合的大时代,三个产业本来进水不犯河水,而今要相互开放、同台竞争。从三个产业的演变轨迹来看,基本上都属于渐进性演变,行业的核心资产和核心经营活动都处在逐步改进的状态中,一时半会没有重大的变革。相对而言,广电产业处在不利的竞争地位,产业规模小、产业整合度低、企业竞争能力差。那么如何在三网融合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有利竞争地位呢?

相比电信、联动和移动,广电最大的核心优势会从标清电视转移到高清电视。特别是高清互动业务,更是广电企业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制高点。无论是节目来源、大屏幕载体,还是线路的带宽,广电都占据明显优势。所以,叶敦明觉得,以高清互动业务为突破点,带动数据宽带、视频增值业务,是各省广电网络公司必经的核心多元化发展之路。

3、老树开新花:一脚踏进新兴产业,并以领导者的姿态出现

     电动轿车、电动客车是世界范围的新产业,国内的一些二、三流汽车企业,感觉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于是纷纷发力新产业,企图在整车、电池等核心部件上赢得自己的产业地位。

目前的问题,燃油汽车与电动汽车的核心业务差别很大,两者的互补性不是很强。叶敦明觉得,二、三流的燃油汽车企业,若是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收购国外技术性小公司,为自己的电动汽车找到一条技术化生存的道路,就可以放弃燃油汽车这个”鸡肋”业务,全身心投入到电动汽车新产业中。如此,就能与大型燃油汽车企业形成划江而治的竞争格局,毕竟他们暂时是不可能放弃现有业务的。利用专业化、专门化,取得一时的领先,是有可能的。

多元化是企业战略选择的一种,无论是相关多元化,还是非关联多元化,都需要各个业务单元在经营文化和资源配置上协调一致。

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进入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期特点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主要指个体或团队拥有的知识与智慧)正成为生产要素之一。因此未来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认识、管理个体与组织的心智结构,这已将是知识时代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信息)时代到来表明,人在面对信息极大丰富化后,最需要的是学会不断地整理、分析和处理信息,并通过创新把这些信息转化为知识或智慧。即学习力将成为管理者发展中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学习力(Learning Capacity)概念是由美国学者(哈佛大学)柯比教授2005在其《学习力》一书中首次提出。柯比认为个体学习力是由个体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创造力(转化)等构成的影响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心智模式。个人的学习力,不仅包含它的知识总量,即个人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和组织与个人的开放程度;也包含它的知识质量,即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还包含它的学习流量,即学习的速度及吸纳和扩充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知识增量,即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学习者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

从学习力角度来讲,今天社会上的所谓“智力不足”现象其实质是学习力的缺失。目前管理者学习力不足不仅仅是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可能更多地是由于人们观念落后所造成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如今智力不足现象是由于管理者获得知识能力缺乏所决定的”。

一个人的知识缺乏是暂时的,通过努力是可以解决的,而获得知识能力贫困才是根本的,若不能解决好获得知识贫困问题,就不可能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可能也就是外国人常说的,“中国人很勤奋,但不可能富有的原因所在吧”。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如今就是在发展比较快的沿海地区,解决学习力缺乏所产生的问题也依然任重道远。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作为解决学习力问题其内涵的诠释也将更加丰富。关键是管理者要具有信息解读与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要具有知识迁移与配置资源的能力。

 

一、信息解读与创新能力

一般认为信息就是财富,其实不然。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的发生没有任何限制,泥沙俱下、良莠不分,多少商家被淹没在泛滥的信息海洋中,因误读误导遭致沉舟折戟。所谓“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从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信息化作为一种趋势,它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目前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和完善的信息社会中,信息不再是稀缺的资源,而是必须善加管理的双刃剑。所以更需要是人的信息解读能力。

信息解读除了正确解读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外,还要求跟踪各类垃圾信息,从而才能明察秋毫,对那些别有用心、损人利己的信息及时予以揭露。这种信息解读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多方面的背景知识和能对有害的虚假信息迅速识别和纠正,及时告诫人们不要上当受骗。

提高管理者的信息解读能力,实际上也是一个提升学习力的过程。人对信息的解读能力取决于他所掌握的知识和见识。培养信息解读能力取决于个体的认知水平、语言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断提高。提升管理者信息解读能力,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把握知识内部各要点之间的联系;(3)把握知识与外部知识之间的联系;(4)除此之外,还要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借鉴成功人士的认知模式和先进理念,可增强信息的解读能力。

知识创新能力主要是指通过问题设计、思考辩论、学习反思等形式的创造活动引起的高级思维和认知,从而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最终形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能力。没有知识就没有创新。创新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知识创造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这个人的知识创造能力极其相关,而选择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以及用何种方式储存知识,又直接决定着他的思维方式。因此,知识体系和知识存储方式,成了影响知识创造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评价一位管理者是否具有学习力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观念和行为方式;2思维开阔,愿意接受社会变革,同时考虑不同的观点;3对个人的能力充满信心,没有做不到只有没想到;4经常反思过去,进而展望未来与发展;5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6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接受社会对自己评价的不同观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自己,提升心理素质。

 

二、知识迁移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

知识在流通和传播过程中,不是自由流动的,人们把掌控知识流动的速度、范围、质量和数量及方向的能力,称之为知识迁移能力。关于知识迁移的定义,学术上也是争论颇多,普遍认为知识迁移等同于知识共享。近来的研究认为知识迁移与知识市场建立有关。在知识迁移中要注意对管理者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当对要表达的知识无法直接用通用语言表达时,要借助于比喻的语言和象征作用。(2)当与人讨论和沟通时,不要害怕追问和反诘,新知识正是在这样的碰撞中顺利迁移的。(3)当进行知识传播时,必须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知识的价值就是在共享中产生和提升的。

配置资源能力是在今天高度知识化信息化的条件下,为解决知识投入和知识产出之间的矛盾,即为解决知识有效性而提出来的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新经济思维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可分为:空间配置力、产业配置力、置换配置力和文化配置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市场各自职能的定位问题始终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政府应着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环境,而切勿直接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或用各种行政手段、搞运动的方式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

未来的营销模式只有两种:一种是品牌驱动,另一种是找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之所在并提供适时的营销服务。未来营销就是这样一种通过获得知识能力的具体实践,从而解决客户和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并不断提升其商业价值的过程。

传统的营销模式,包括国内一些着名的营销策划企业,最后的落脚点主要还是在运用广告的造势,在狂风暴雨的广告过后依然和消费者之间留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种营销模式只是完成知识的黑箱迁移,消费者并不了解新产品,也不了解其品牌;另一方面,就是用户不再满足于结果和使用功能,还需要过程愉悦与情感流动获得价值体验。

在这方面,广告绝对比不上知识营销的说服程度。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实现营销的主要环节在于和消费者的有效沟通。知识营销不是单纯的免费试用和品尝,也不是一场两场学术讲座,而是充分调动自己在研发、销售以及应用方面的优势,把与消费者的知识沟通作为营销传播的重点,从而避开激烈的终端竞争、耗时耗力耗财的地面推广,从而更加准确地锁定终端目标,形成品牌和消费者需求的知识互动。这就是未来管理者的知识能力,也是未来管理者的核心竞争力,更是未来管理者的学习力。

标签: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文章

  • 暂无资料
中国涂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涂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涂界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涂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涂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757-66840566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757-66840650 邮箱:tujiemedia@163.com

观点ViewPiont

更多

专题Topics

  • 涂料行业三十余年野蛮生长,完成原始积累之后,中国涂料业与“资本时代”的遭遇已势不可免。其“大产业,小资本”的处境亦在发生改变。[详细]
  • 面对变革的渠道战,企业到底是迎战还是避而远之呢?其实,这个答案不用说也知道,你不战别人也会战,这就真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道理了。身处整个行业的渠道变革浪潮中,各企业互相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详细]
  • 在过去30年中,涂料业走过了一条产品竞争、价格竞争之路,现在早已转变为服务竞争、消费者体验竞争。那么,想要赢得未来,涂料企业单纯依靠制造打天下的局面必须终结,而涂料制造业服务化时代即将开启。未来,涂料…[详细]

深度Depth·Scan

更多

精选Quality Congest

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