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遭遇“成长的烦恼”
“按照规划到今年底,我国将建成500万千瓦海上风电,从目前情况来看,完成这一目标几乎没有希望。”日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虽然记者未查到2014年的公开数据,但相关统计显示,至2013年底,海上风电仅仅完成装机容量近39万千瓦,不足规划目标的1/10。“事实上,自2007年渤海绥中近海风电场开始建设以来,海上风电的建设计划从未如期达成。”上述人士说。
就此现状,有学者建议下调2020年海上风电30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也有专家向记者表示“不应过于纠缠于装机数字,更应关注数字背后反映出的海上风电发展面临的顽疾。”
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
南通海洋水建工程有限公司是国内具有海上风电施工经验的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之一,该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国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有很多缺失,虽然制定了部分前期工作技术标准,但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现有效指导,致使海上风电建设面临技术风险和成本控制等难题。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相关人士介绍说,海上风电没有健全的技术标准,就相当于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产业要发展,标准体系必须先行。”据悉,《海上风电机组设计评估规范》等相关标准正在编制过程中。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各项技术均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技术难题,海上风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一套独立的设计方法和检测、安装、运行、维护体系,海上风电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开云表示。
此外,据了解,我国的海洋水文测量、海底地质勘查工作等基础性工作也很薄弱。“海上风电开发涉及海事、国防等多个领域,各地相关职能部门实际执行管理标准不一,前期工作周期较长,也给海上风电开发带来一定困难。”江苏某风电开发企业相关人士称。
一家知名风机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坦陈,虽然国内诸多企业都在进行海上风电的技术储备,但并没有建立起与海上风电需求相匹配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业竞争实力。我国5兆瓦和6兆瓦级的大容量机组在制造方面还处于少量试运行阶段,海上施工设备还不能适应多种建设条件,对海上风电基础的设计、施工研究试验不足,离岸变电站和海底电缆技术等级也较低。
作为分频输电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锡凡长期研究如何将分频输电技术与风电等新能源相结合。在他看来,海上风电建设施工困难、检修成本高,环境较为恶劣,不同方案的综合经济效益可能相差较大。因此,对海上风电系统进行整体优化设计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海上风电系统包括风电机群、集电系统、输电系统等。优化的目标是综合经济效益最优,而综合经济评估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收益分析、网损及可靠性评估等。不同层次的优化,重点各有不同。”王锡凡认为。
电价政策尚处于摸索阶段
国家能源局方面日前表示,将督促沿海各省加快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对海上风电建设进展情况及时跟踪监测。加大项目推进协调力度,力争2016年底前有较大突破。
或许是为了使陷入尴尬的海上风电尽快启动,一年来海上风电频繁受到政策的青睐。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海上风电标杆电价政策,明确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前投运的近海海上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85元/千瓦时,潮间带风电项目上网电价为0.75元/千瓦时。2014年1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1053万千瓦的44个海上风电项目被列入开发建设方案。
据了解,在标杆电价政策推出之前,海上风电一直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上网电价,2010年国内进行了首次海上风电项目招标,通过招标确定了四个项目,但其进展非常缓慢。当年首轮招标时,为顺利抢占资源,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首轮中标的四家企业,中标电价分别为0.7370元/千瓦时、0.7047元/千瓦时、0.6396元/千瓦时和0.6235元/千瓦时,这甚至远低于后来确定的上网标杆电价。“虽然企业顺利拿到了项目资源,但是接近于陆上风电的中标价格没留下盈利的空间,项目只能一拖再拖,这也致使海上风电建设全局工作陷入僵局。”中国农机协会风能设备分会的相关人士介绍说。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主管部门近来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但从目前状况来看,仍难以使海上风机真正“转”起来,大多数企业目前只是在“跑海圈风”,抢占资源先机,为将来做准备。而其根源在于,在目前电价政策、技术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运营海上风电,企业仍可能面临无钱可赚的局面。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的建设成本维持在1.5—2万元/千瓦左右,是陆上风电的2倍。 据称,年发电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以上才可盈利,而目前来看,我国风电年平均发电小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
新能源研究人士吴可仲认为, 现在风能资源较好的地区几乎已被瓜分完毕,考虑到海上风电漫长复杂的建设工期以及后期高昂的运维成本,这样的投资成本和电价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想确保盈利仍然面临一定的风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确定的标杆电价,可以看作是对大规模海上风电成本与电价水平的实际摸索,2017年之后,或许会有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电价政策。
产业配套体系需尽快建立
“海上风电要发展起来,就必须提升其与其他能源相对比的经济性。在电价政策确定的前提下,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把成本降下来。而海上风电专用设备在成本中占了很大比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相关专家向记者表示。
据了解,海上风电项目主要由风电整机、风塔及桩基、海底电缆三部分构成。海上风电的总投资中,整机、风塔、海底电缆等设备投资约占50%-60%。
上述专家表示,海上风电的成本要降下来,需要完整的产业配套支撑,而我国目前在海上风电的许多设备环节仍受制于人,致使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不久前,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面向海上风电作业的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验收。
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期以来,我国专业海上风电大型吊装设备完全依赖进口,风电场施工以租借设备为主,安装成本高成为制约海上风电发展的瓶颈之一。
防腐环节是另一个缩影。海上风电设备要经历严苛的环境挑战,长期受到水汽、盐雾侵蚀及海浪的冲击,很容易发生腐蚀问题,因此,为保证风电装备20年的正常服务寿命,必须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而涂料保护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然而,目前我国海上风电设备防腐市场基本上被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美国的PPG、丹麦的海虹老人、挪威的佐敦等国际涂料巨头垄断。
数字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比数字本身更有意义。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装机数据比预期低一些,产业发展慢一点,并非完全是坏事。前几年陆上风电盲目追“风”,致使整个行业一度陷入“寒冬”。因此,海上风电不应重蹈覆辙,盲目追求规模效应。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仍处于起步示范阶段,在这个阶段就是要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才能在后期推动整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该人士表示。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涂界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涂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757-66840566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757-66840650 邮箱:tujiemed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