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行业近期呈现规模不断扩大,但盈利水平下降的行业特征。”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会长孙莲英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中国涂料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
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涂料产量为964.1万吨,同比增长10.5%;主营业务收入为2148.37亿元,同比增长9.3%;利润总额为108.00亿元,同比下降15.1%。
与此同时,去年上半年亏损企业数为234家,而今年该数字达到了303家,同比增长29.5%;亏损额由去年的6.4372亿元扩大至今年的10.1902亿元,同比增长58.3%。
“上半年亏损企业数、亏损额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与涂料上游原材料行业持续涨价、涂料市场整合洗牌、环保压力等息息相关,在上述数字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利润累计136.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5.1%。”在分析这组数据时,孙莲英指出,价格高昂的环保处理设备的投入以及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是造成目前现状的主因。
涂界记者注意到,紫荆花涂料、中华制漆、万辉化工、美涂士、千江高新等多家上市涂料公司在2017年半年报中提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利润下滑,其中有的涂料企业净利润下滑高达近2倍。
叶氏化工(00408)披露的半年报显示,2017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跃升远超预期,对涂料业务造成严重冲击,毛利率按年下跌9%。整体毛利下挫30%至1.87亿港元,销售金额录得7.759亿港元,同比下降4.71%。期内,涂料业务经营利润460万港元,比去年同期下跌1050万港元,跌幅近70%。
中漆集团(01932)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762万港元,同比下降196.9%。“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以下两者相互抵销后之净影响所致;毛利率显着下降,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油漆及涂料产品之平均售价下降所致;亏损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选定的涂料产品之平均售价下降所致。”
相反的是,外资企业盈利能力却很强。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涂料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200家企业,其中中资企业168家,占比84%,主营业务收入占比63%;外资企业32家,占比16%,主营业务收入占比37%。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秘书长阎永江针对上述数据分析认为,对于这种高效的盈利能力,值得国内企业学习。“一是品牌影响力;二是在高端涂料的生产研发方面,如工业漆,其产品质量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三是国外企业特殊的市场管理运作方式;四是国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在品牌和资本等方面兼并整合,去粗取精,加快了他的发展。”
当前,整个涂料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涂界记者注意到,自从2016年以来,全球涂料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下游涂料生产企业成本压力陡然增大,大部分企业纷纷直接采取提价方式来化解这种压力;但同时再加上环保压力,涂料企业可谓步履维艰。
在涂料行业,眼下新品牌还在不断进入,对市场争夺的力度也在越来越大,导致一些原有品牌的份额持续下降。另外,很多涂料企业的新优势尚未形成,面对市场新变化难以适应。
基于此,不少涂料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转型调整来扭转业绩表现。除了继续进行产品升级以及扩大产品线等基于主业的调整外,一些企业还在进行“跨界”、“多元化”布局,像三棵树积极开拓重涂市场业务,巴德士进军家具行业,而嘉宝莉切入汽车漆领域。
不过,解决了业绩问题仅仅是一方面。在涂料市场同质化严重、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滞后的情况下,涂料企业的前述转型升级能否带来行业整体走出困境?目前来看仍待继续观察。(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