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方案主要围绕十个主攻方向,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并提出了38个具体措施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
“十大扩消费行动”具体包括: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部分,《方案》提出,要给予地方调控自主权,分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具体措施包括,稳定住房消费预期。增加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加大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等。
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部分,《方案》提出,在尽快落实加大对绿色环保产品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出台一批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推广使用节能门窗、陶瓷薄砖、节水洁具等绿色建材和水性涂料等环保装修材料。建立绿色建材检验检测保障体系,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应用,在供地方案和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要求提高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完善部门联合履约监管机制,加快提高新建建筑使用绿色建材的比例。
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部分,《方案》提出,在做好已有的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消费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要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谋划一批更加有力、社会影响更大的消费环境改善行动。
《方案》提出,推广应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各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掌握的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信息归集力度。将企业因侵害消费者权益受到的有关行政处罚信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建立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并依法依规予以公开,供消费者查询。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一周的信用评价等宣传展示活动,重点评述“3•15”期间社会关注的信用领域重大和热点消费者权益事件,集中发布一批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进一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社会影响力。
按照文件,多部门出台《通知》的总体考虑,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业生产等领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供给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通过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涂界记者发现,上述24个国家部门中包含文化部、文物局等平常并不主管经济事务的单位,国家此次推动消费的力度广度由此可见一斑。(涂界)
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
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经济韧性,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主要围绕十个主攻方向,出台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
一、总体考虑
当前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突出表现为供给结构、供给质量不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要求,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工业生产等领域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供给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通过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尊重消费发展规律,创造环境引导居民扩大消费。顺应居民消费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大趋势,以适应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务性消费为线索,以拓展和畅通居民消费自由选择渠道为目标,努力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信息网络等
基础设施,打通物流、信息障碍,大力加强消费市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居民愿消费、敢消费的良好环境。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主体的活力和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平台搭建、环境营造、金融支持、舆论宣传等社会化、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按照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的方向,
提升供给质量,带动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提高盈利能力,激发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的内生动力。
——依靠改革创新引领,破除制度障碍推动转型升级。加速打破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领域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和垄断行业改革,营造有利于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与传统商贸流通业有机结合,促进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和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围绕长期和短期结合、软环境建设和硬环境建设结合、投资补短板和培育新动能结合、市场作用发挥和市场失灵矫正结合,创新思路、转变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发挥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引导促
进作用,发挥好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尊重企业意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具体化、可操作、能落地。
二、十大扩消费行动
(一)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
在尽快推动物流短板建设、逐步扩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扩大免税店设立范围等政策的同时,要重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优质商品向三四线城市延伸。
1、畅通市场流通网络。推动铁路与物流、电商加快枢纽节点的相互配套融合,在重要的铁路干线站点,争取年内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中心,因地制宜逐步推广城市中心铁路货场转为城市配送中心,发展快消品等民生物资仓储、共配等业务,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增开货运快运列车,扩大快运网络覆盖范围。
2、降低物流成本。在快递等行业推行同一工商登记机关管辖范围内“一照多址”模式改革,降低企业设立成本,提高服务居民消费的能力。
3、促进优质品牌商品销售向三四线城市延伸。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地方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三四线城市推进连锁网点建设,促进适应当地市场需求的品牌商品销售。
(二)农村消费升级行动
在加快推进农村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乡村公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政策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软硬环境,着力引导农村消费质量升级。
4、挖掘农村电商消费潜力。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社系统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支持电商和物流企业向乡镇农村延伸。鼓励供销系统年内重点建设100个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3万个乡村信息化综合经营服务网点。
5、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鼓励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政府,与电商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有实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特色地方馆,集中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推动城乡市场互联互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电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专业培训等,以返乡创业青年、特色种养殖大户、农村合作社负责人等为重点培训对象,培养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用人才。
6、改善农村信息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深化向民资开放宽带接入业务试点。统筹协调前期投入大、资金回收慢的农村宽带网络与规模效应强、盈利能力高的城市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建立农村地区宽带投资的多元化资金来源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宽带乡村示范工程推广至全国。
(三)居民住房改善行动
要给予地方调控自主权,分城施策化解房地产库存,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满足居民改善性住房消费需求。
7、推进住宅小区采暖改造。利用专项建设基金等,支持改造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设施;南方夏热冬冷地区住宅因地制宜发展电采暖、燃气壁挂炉和浅层地热能等,采用分散、局部采暖方式解决采暖需求。
8、稳定住房消费预期。增加一线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加大对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9、用足用好住房公积金。允许个人公积金账户内资金随工作地点变动进行跨省跨市转移接续,允许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省内统筹管理住房公积金试点,满足居民因就业地变动而购房、返回家乡购房等需求,化解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
(四)汽车消费促进行动
在落实国I标准排放汽车报废更新、破除阻碍二手车跨行政区流通、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五项措施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汽车购置和使用政策、加快停车设施建设,满足居民汽车消费需求。
10、逐步扩大放宽皮卡车进城试点范围。指导河北、辽宁、河南、云南等省放宽皮卡进城限制试点及效果评价,视情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取消或放宽对皮卡进城限制的相关措施。
11、支持各地加快建设停车场。鼓励各地将分散停车场建设项目进行集中招标,实施项目的统一审核和土地的统一供应,通过专项建设基金给予适当支持。对规划编制进展较快、项目建设质量较高的地区,进一步加大专项建设基金的支持力度。
12、促进汽车售后服务质量提升。推进汽车企业“三包”自我声明公开,开展汽车“三包”责任保险试点,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汽车售后服务和质量评价,合理引导市场销售。
(五)旅游休闲升级行动
在切实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加快建设自驾车房车营地建设、培育新兴旅游消费热点等政策的同时,下一步要着力增加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产品供给,进一步满足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升级需求。
13、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特色旅游小镇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年内建成1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鼓励地方引导企业有
效利用本地旅游特色资源,开发绿色、实用、有创意的旅游商品,推动线上线下旅游商品销售。着力推进国际旅游岛、旅游带等旅游重点区发展。各地在“五一”小长假或“十一”黄金周之前,选择一个本地的旅游主题进行集中宣传推介。
14、加快发展邮轮游艇等消费。将上海实施的国际邮轮入境外国旅游团15天免签政策逐步扩大至其他邮轮口岸。规范并简化邮轮通关手续,拓展国内邮轮航线。培育本土邮轮发展,支持国内造船企业与国外造船企业联合生产制造大型邮轮项目。逐步开放供游艇旅游使用的水域,制定休闲船艇管理服务规范,出台粤港澳游艇自由行试点政策,支持游艇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
15、积极发展研学旅行、老年旅游。制定研学旅行和老年旅游服务规范,推出一批休闲养生等老年旅游示范项目,以及博物馆等研学旅行项目。
16、加快培育通用航空消费市场。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和地方统筹谋划、规划引导的作用,加快推进通用机场建设,年内开工建设一批通用机场,通过专项建设基金给予适当支持;在适宜地区开展空中游览、飞行赛事、航空文化交流等活动;支持通用航空俱乐部、爱好者协会等社会团体发展。
(六)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
在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的同时,加大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深入推进医养结合,着力提升养老、健康和家政服务品质。
17、增加高水平护理、家政服务人员供给。鼓励地方加大支持力度,依托大型家庭服务机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家政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对低保人群从事护理、家政服务的,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扣除其培训等必要的就业成本。
18、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作。鼓励政府投资新建或购置的养老服务设施采取“公建民营”、转企改制等方式,进行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加大公办养老机构实行“公建民营”试点的工作力度。
19、提高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支持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机构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设康复、护理床位。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借鉴试点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20、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鼓励地方通过招标等方式,将城市中废弃工厂、事业单位改制后腾出的办公用房、乡村撤校并点等方式腾退的闲置用房,低费或免费提供给各类民间资本举办的养老机构。
21、推进个性化多层次健康服务业发展。修订部分医疗机构设置标准,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引导社会力量投向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以及高端医疗、口腔、医疗美容等资源稀缺领域。支持发展中医医疗保健、健康体检、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试点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医师职称后从事5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的医师,利用业余时间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加大对儿科医疗服务体系和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院建设的投入力度。
(七)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
在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发展数字创意产业等政策的同时,下一步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文化娱乐的供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打破教育文化消费方面的制度障碍,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和产品。
22、开展高水平职业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行业内有影响的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给予政策支持,避免因企业经营困难丧失优质职业培训资源。积极引进境外强校名校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围绕理工农医、国家急需的交叉前沿、薄弱空白等学科领域,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示范性机构和项目,帮助学生实现“不出国的留学”。
23、支持乡镇影院建设。鼓励电影院线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条件成熟的乡镇级数字影院建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鼓励有实力的院线对分散的乡镇级影院建设项目进行打包,通过专项建设基金给予适当支持。
24、鼓励各级文博单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一批主题鲜明的精品展览,推动国家及省级博物馆定期举办特展。鼓励各级文博单位通过委托经营、授权经营等方式,加强与第三方文创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文博创意产品,增值收益可用于文博单位日常支出、征集藏品或提供公共服务。引导规范民间文物收藏、鉴定活动,促进文物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
25、鼓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创新。推动电影、电视剧内容创作升级,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鼓励更多题材的影视作品创作,激发电影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励大型剧场院线或各种社会资本参与事业单位性质剧场的建设运营,盘活剧场资源,提高剧场使用效率,发挥剧场在繁荣演出市场方面的作用。
26、推进智慧家庭等新兴信息消费应用推广。建立完善智慧家庭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领域关键技术标准,推进标准应用示范,规范行业竞争,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的新兴信息消费需求。
27、开展电子竞技游戏游艺赛事活动。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在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对青少年引导的前提下,以企业为主体,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电子竞技游戏游艺赛事活动。
(八)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
在落实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冰雪产业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盘活体育场馆资源、丰富体育赛事活动,激发并满足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
28、完善赛事运营市场竞争机制。深化足球协会改革,做好全国性体育协会与体育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年内完成首批14个协会的脱钩工作,推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等职业化、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职业联赛改革,丰富春节、“五一”、“十一”等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安排重量级、大型体育赛事。
29、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并探索在同一省(市、区)打造体育场馆联盟,加快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支持各类球场、冰雪运动场地、健身步道、登山步道、体育公园、沿河沿湖健身带、健身器械场地、健身房(馆)、全民健身中心和冬奥会场馆建设。
(九)绿色消费壮大行动
在尽快落实加大对绿色环保产品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出台一批促进绿色消费的政策措施。
30、实施家用电器能效领跑者计划。发布电视、冰箱、空调能效领跑者产品目录,引导企业、公共机构优先购买使用能效领跑者产品。
31、增加家用绿色净化器具的供给。引导和支持净气、净水、净物及其监测等设备生产企业,加大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投入,通过专项建设基金给予适当支持,满足居民家用绿色净化器具需求。将净气、净水、净物等绿色净化器具纳入能效领跑者实施范围。
32、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推广使用节能门窗、陶瓷薄砖、节水洁具等绿色建材和水性涂料等环保装修材料,鼓励选购节水龙头等节水产品,鼓励建立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建立绿色建材检验检测保障体系,加快绿色建材生产应用,在供地方案和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要求提高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完善部门联合履约监管机制,加快提高新建建筑使用绿色建材的比例。
33、促进居民生活用能清洁改造。抓住天然气价格较低的时机,在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较重、有条件实施煤改气的地区,支持居民自采暖等生活用能由散烧煤炭改为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
(十)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在做好已有的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等领域消费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要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谋划一批更加有力、社会影响更大的消费环境改善行动。
34、推广应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各有关部门及各地方掌握的企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信息归集力度。将企业因侵害消费者权益受到的有关行政处罚信息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公示。建立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并依法依规予以公开,供消费者查询。结合“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一周的信用评价等宣传展示活动,重点评述“3•15”期间社会关注的信用领域重大和热点消费者权益事件,集中发布一批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进一步扩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社会影响力。
35、充分用好12358价格监管平台。进一步拓宽12358价格监管平台的应用范围,大力查处商品销售、网络购物、旅游休闲、餐饮服务、停车、物业、教育等领域的价格欺诈、价格垄断、哄抬价格、不实行明码标价的价格违法行为,定期公布市场价格举报情况,实时解析全国价格举报数据,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以公开曝光典型查处案例的方式向社会推介12358平台。
36、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政策环境障碍。清理整合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推进检验检测认证证书、报告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和采信,实现“一次检验检测、一次认证、全国通行”。加大对经营者利用“霸王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的惩处力度。有关部门与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国内大型消费品制造商向社会宣示企业高标准规范,树立国产品牌形象。
37、推动消费产品质量提升。实施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示范工程,提高嵌入式、互联式计量检测和校准服务水平。实施进出口消费品和食品质量安全、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加强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收集、风险监测、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培育发展知名品牌,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开展空气净化器、电饭煲、智能马桶盖、智能手机、儿童纸尿裤、儿童玩具、婴幼儿童装、厨具、床上用品、家具等民生关注的10类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和“质检利剑”消费品专项打假活动。
38、支持分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对无车承运物流、网络租赁汽车等分享经济发展较快的行业和地区,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要及时调整完善政策,为培育和发展分享经济创造宽松的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