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6日,涂界记者从在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上获悉,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研究员段慧玲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颁奖典礼并为获奖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出席颁奖典礼并代表4方主办单位讲话。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中国科协荣誉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焦扬,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费维扬,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法国驻华使馆科技副参赞阿伯铎•马拉克,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兰珍珍出席颁奖典礼。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主持颁奖典礼。
神奇的大自然总是源源不断地馈赠给人类智慧和灵感,就像所有的蜂巢都拥有统一的建造角度和模式,正六角形房孔、相邻的房孔共用一堵蜡和丝制造的墙、孔底由三个完全相同的菱形组成——这不仅非常节省建筑材料,并且具有极佳的结构稳定性。在精巧的蜂窝结构启示下,2005年,全球首架全复合材料飞机就使用了蜂窝状的碳纤维层合板,这种新型结构在保证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使飞机的重量减轻了一半。这些自然的奥妙令兼具“科学家”与“工程师”双重身份的段慧玲颇为着迷,她不断从自然界中汲取启迪,希望研究出更好的人工材料。
为了满足飞机在飞行中一系列苛刻的要求,工程师通常会在复合材料中添加涂层,那么选用何种涂层材料、涂层厚度怎样确定、涂层会对材料特性带来哪些影响,所有这些关键问题的答案首先需要科学家的深刻认识与理论阐释,而答案来自段慧玲——她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来分析和解答这类问题。“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多次尝试后的偶然发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是科学”,段慧玲的初衷很简单,而唯有精细的分析和严密的推理,才能真正帮助人们从经验主义迈向科学精神。科学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以理论研究推动工程应用,正是她所津津乐道的力学学科的乐趣——这也是为什么段慧玲要从一位“工程师”向“科学家”转变。
据悉,段慧玲在表面弹性力学理论、非均质材料力学和物理性能的预测、纳米尺度弹性理论、薄膜异质结构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她发展了纳米尺度的表面弹性理论和复杂形貌表面应力理论,建立了预测具有多种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等效力学性能和热传导性能的细观力学框架,在国际上得到很好的评价和影响。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dvanced Materials等著名刊物上发表60多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第12届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段慧玲给青年人的寄语:“生命的精彩在于探索未知,生命的快乐在于解决困难。正因为我们不断遇到困难也不断解决困难,精彩的未来才会在勇气和探索中慢慢浮现。”
在颁奖典礼后举办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论坛上,10位获奖青年女科学家与100多名女高中生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对话和精彩互动。女科学家们围绕“爱上科学的理由”及“发现科学之美”两个话题讲述了她们如何走上科研道路、如何体会科学带来的无限乐趣,用打动人心的故事展现了科学的魅力,传递了鲜活的榜样力量。女科学家们还为正处于求学道路上的女生“答疑解惑”,以科学的正能量鼓励她们结缘科学、研习科学,感知宇宙中独特的科学之美。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有着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欧莱雅中国于2004年联合设立,是欧莱雅-联合科教文组织“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的发展和延伸,为表彰奖励在基础科学与生命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成果的青年女性科技工作者。该奖每年评选10位在基础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4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女科学家,每年评选一次,一次不超过10名。本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由41位院士专家组成,共有111个单位和22名专家推荐有效候选人183人。11年来,共有来自全国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96位女性获得此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