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在为止,内径57英寸以上的工程轮胎在国内只有我们能生产。”12月12日,福建海安橡胶有限公司生产部副经理余兆福在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化工报记者走进海安橡胶的生产车间大门,被一排“威武雄壮”的巨型工程轮胎所震撼:一个个高达四五米的轮胎倚墙而立。11月,海安橡胶生产的10条巨型工程轮胎如期发往东北,将在本溪钢铁集团下属的南芬露天铁矿场大显身手。
这是新常态下,福建化企以创新争取主动权的缩影。近期,福建化企在政策支持下,通过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与科研院所合作、坚持自主创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结出硕果。
创新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新常态的经济形势,呼唤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福建省科协原主席吴新涛说。记者了解到,面对新常态,福建化工企业纷纷抢占技术高地,不断推进产品升级。
“为了加快抢占技术高地步伐,去年以来,公司投入1700多万元,用于建立国内同类企业首个中试车间。目前,这个中试车间已承担了4个前景看好的高端产品中试,其中世界领先水平、运用在漆料方面的消光剂,已接近完成中试任务,有望在较短时间内投入批量生产。”福建远翔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承辉说。
海安橡胶得益于“研发制造+技术服务”的新战略,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确保跟上国际主流矿山对工程轮胎的需求。海安橡胶生产巨型轮胎的价格仅是国外轮胎巨头的70%~80%。如今,不仅本钢集团、江西铜业、神华北电等国内大客户与海安橡胶建立了长期供货合作关系,必和必拓、FMG、酷博等国外大型铁矿石出口商、轮胎服务商也纷纷向海安橡胶伸出了橄榄枝。
目前,海安橡胶与FMG集团已直接签署了5年内供货3亿美元的战略联盟协议;酷博公司则直接投资近千万美元,在海安橡胶建设一条专属生产线。
随着信息化程度加快、数据总量的持续增长和急速膨胀,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福建化企还从大数据资源中挖掘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福建豪迪涂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公司通过数据分析,先后完成了第一条全自动化过程控制涂料生产线,首创酸值、黏度、醇解度全自动化在线检测,首创全自动化粉体投料,首创固液混合分散器,首家采用机器人加入助剂和色浆……另外,他们还发明了出入库全自动智能化系统、自动制作和加入膨润土设备、可同时将几十种化学废气无毒无味化处理的化学废气催化剂,而且通过数据分析建立在这些研发成果基础上的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过程,为豪迪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正是有了这些硬件与软件有机结合的优势,福建豪迪在新罗区龙州工业园区投资2.2亿元建成年产30万吨的涂料和树脂生产线项目,市场前景好看。
校企合作培养技术人才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福建化企加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成为企业逆境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福建豪迪涂料产量每年翻番,仍供不应求,继续领跑全省涂料行业,靠的是什么?
“企业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创新要靠人才。我们把研发中心设在厦门,与一家公司合伙创办自动化设备公司,汇聚了一批化工和自动化专业的高端研发、设计人才,专为豪迪研发、制造自动化设备。”福建豪迪涂料董事长叶活耀说。
多年来,福建远翔化工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既提高科研成果实际应用的转化率,又反哺企业的创新发展。他们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成功进行了纳米硅碳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合作。
海安橡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与北京橡胶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成功对接,携手开发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生产技术,使海安橡胶成为世界第四家有能力制造此类轮胎的企业。
“为了搞实验,我们光买材料就花了400多万元。有了高校专业人才的加盟,我们未来的研究工作就会如虎添翼。”在闽江学院与福建乐峰新型建材制造有限公司举行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签订暨实习基地授牌仪式上,福建乐峰负责人梁一峰说。
“智慧型企业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第一源泉是人才,优秀的企业人才是创新的主体;第二是动力,要有灵活的机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第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手段的提升;第四要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创新。”福建福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金本如是说。
据了解,作为福建的重要石化基地,2014年,泉港区努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石化新材料科技企业孵化基地,重点加快与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的合作步伐,目前已完成投资1730万元。
政策给力提供资金支持
面对新常态,企业技术创新除了依靠自身投入科研资金外,还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成为企业发展创新活力迸发的背后推手。政府提出,着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并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完善促进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用电、财政杠杆等手段大力扶持引导产业龙头做大做强,走上了创新之路。今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福建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扶持下,福建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企稳回升。2014年上半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小微工业总产值7932.56亿元,同比增长19%;增加值1998.14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近年来,国内许多企业普遍遭遇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对此,自此前国家开发银行与福建省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十二五”时期开发性金融合作备忘录》后,至今已累计发放石化项目贷款161.8亿元,支持了福建炼油乙烯扩建、天辰耀隆20万吨/年己内酰胺项目、中化泉州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等重大石化产业项目,有效缓解了部分企业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