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船舶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不仅三大造船指标跃居世界首位,还建造了液化天然气(LNG)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我国造船业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跨时代的,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船舶配套设备本土化装船率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核心配套仍然受制于人,制约着我国造船业实现进一步跨越。”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赵君表示,建设造船强国,提高船配设备本土化装船率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儿”。我国造船业还需进一步加大对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自主研发力度,不要再让配套设备成为提高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的“短板”。
亮点突出 隐忧仍存
赵君表示,尽管近年来全球造船业在低谷徘徊,但我国造船业发展仍不乏亮点。我国船舶工业三大造船指标跃居世界首位,三大主流船型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LNG船、半潜式钻井平台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不断交付。今年上半年,我国承接海工装备订单的市场份额已跃居全球第一。
“我国船舶工业取得的成绩固然耀眼,但是其中的‘隐忧’也不能忽视。”赵君指出,这种“隐忧”主要表现在船配领域。当前,我国船配产业布局呈现“小、散、弱”的特点,船配企业低水平建设重复,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本土化装船率较低,尤其是船用主机、海洋平台钻井包等关键核心配套产品的“主动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比如,虽然我国船用主机产量不断提高,但是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利润都被专利费或许可证费用“吃”得差不多了。
赵君介绍,海洋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是专门为各类船舶提供涂料配套服务的机构,虽然近年来涂料业务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是舰船涂料仍然是其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在船舶涂料行业,当前国内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赵君表示,近几年,国外船舶涂料企业凭借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占据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国内船舶涂料企业在与国外船用涂料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下风”,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
加快创新 提振信心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滞后影响,我国船舶行业正在全面推进转型升级,力争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赵君指出,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如果没有强大的船配业作为支撑,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建设造船强国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要加快发展船配产业,我国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大对关键核心配套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对引进船配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船配业发展的后劲。赵君表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依托相应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通过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当前,海化院依托海洋涂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与相关涂料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国还要加快全球售后服务网络的建设工作,建立全球性的工作渠道,提高售后服务能力,破解困扰我国船配业发展的难题。
“我国船配业要实现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国内船东要提高对本土化船配设备的信任度。”赵君表示,近年来,我国船配企业已经研发出了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比如大型船用曲轴、中速柴油机等,产品质量并不比国外同类产品差。但是由于船东对国内船配企业不信任,这些产品市场化之路并不轻松。赵君指出,我国不仅要重视“国船国造”,更要重视“国船国配”,提高我国船配业发展的整体水平,使之成为建设造船强国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