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行业抢占技术制高点

随着主要原材料生产能力快速扩张,我国聚氨酯行业产能过剩、环保和安全生产的压力加大等问题集中显现,已经困扰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自主科技创新开发,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高端化水平,实现布局合理、绿色环保、低碳高效,是行业未来的主攻方向。这是9月2日中国化工报记者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六届一次会员大会暨第17次年会上了解到的信息。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会上指出,近20年来,中国聚氨酯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从每年几十万吨发展到近千万吨,产量和消费量位居世界第一,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一大批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中国是聚氨酯产业大国,还不是强国。

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我国聚氨酯产销量占全球的40%以上。当年聚氨酯总产量达到870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聚氨酯泡沫塑料340万吨,氨纶40万吨,弹性体70万吨,合成革浆料和鞋底原液230万吨,涂料140万吨,胶黏剂和密封剂50万吨。预计2014年全国聚氨酯产品生产和消费将达到960万吨,规模继续稳居世界首位。

中聚协理事长杨茂良表示,在行业产能扩张的同时,产能过剩、环保安全压力随之而来,比如环氧丙烷生产废水处理、聚醚多元醇和部分异氰酸酯产品产能过剩等问题对行业造成重压。与此同时,HPPO制造环氧丙烷技术、气相光气法制造TDI技术、IPDI制造技术、熔纺氨纶TPU切片技术、高固含量PUD技术等先进的环保绿色技术,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

李寿生表示,对照行业现状和目标愿景,我国聚氨酯行业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在化解产能过剩工作上争取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同时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做好运行监测、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等重点工作;做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研究,特别是要研究好聚氨酯工业如何由大变强。

中聚协秘书长朱长春向中国化工报记者表示,聚氨酯上游原材料产品生产企业要审时度势,调整方向,扩大市场。一方面,要利用国家政策,化解好产能过剩的危机。加大生物基多元醇、多元化异氰酸酯、水性聚氨酯等产品和HPPO技术等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另一方面,中国城镇化进程和高铁投资加快、环保合成板材需求增长等,为聚氨酯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要加快产业一体化进程,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加快聚氨酯产品在汽车、高铁、太阳能、建筑节能、环保及新兴产业领域的推广应用。

 

观 点

外墙保温材料技术须突破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高级顾问黄茂松:目前我国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处于关键转折期,一方面目前全国开工的聚氨酯外墙保温板生产线已经超过250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目前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占外保温市场不足10%。就聚氨酯行业而言,在倡导行业自律和规范经营、净化聚氨酯保温材料市场的同时,要加快技术研发,加强开发超低导热系数保温材料、均质导热系数保温材料、生物质保温材料、高效持久阻燃低成本保温材料等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

水性产品提高性能是重点

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吕国会:水性聚氨酯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织物涂层整理、皮革涂饰剂、胶黏剂、涂料、鞋用树脂、人造革用树脂、油墨等,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提高水性聚氨酯性能以及优化制备和施工工艺,使水性聚氨酯朝着多品种、多功能、高固含量、高清洁、低消耗、优品质等方向发展,依然是行业科技攻关的重点。

扩大弹性体产品应用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汾:聚氨酯弹性体行业,特别是CPU、防水铺装材料等,要加强结构调整,改进工艺技术,改变手工工艺,全面采用机器操作,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争取扩大在汽车轮胎、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风能发电、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中的应用规模。TPU、氨纶等行业要继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小而分散的聚氨酯弹性体生产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聚氨酯产品的应用水平,扩大应用领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