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调整之下,不仅生产厂家面临着调整产品结构的问题,处于市场中间环节的经销商同样如此,甚至于由于抗风险能力不足,大量经销商面临着破产威胁——有市场人士预估,本轮调整期下,将会有超过50%的经销商被淘汰。
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不仅倒逼着生产企业进行变革,实际上,经销商的变革也在同步进行中,对于这个群体而言,如何构建强大的产品力以渡过危机就成为当下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或砍掉冗余产品、集中精力做主线产品;或积极增加产品,构建更为全面的产品线,这不同的选择与手段,实际上都反映了调整期的波动。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走精兵简政之路——尽可能地将资金与精力集中于能为自身带来利润的品系,放弃了四面开花的战术。
与生产企业一样,经销商也开始寻求超级大单品,也就是能够为自己带来绝大部分利润的单品,而非将所有产品一视同仁。
“经销商就是为追求利润而生,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放弃表现不好的品牌也属正常。”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经销商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面临着市场费用不断增加的现实,对于他们而言,代理越多产品,也意味着越多的投入。在当下各大品牌普遍面临销售下滑的情况下,经销商砍掉销售不畅、利润不足的产品自然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情况在涂料市场上已经大批量出现。一位重庆涂料经销商说,面对经常前来拜访的厂家业务员,他今年大多采取谢绝的态度——“库存的产品都卖不完,怎么还可能接新的产品?”
不仅拒绝新的产品进入,对于以往承接的老产品也准备予以清理。该经销商说,他做代理的乳胶漆、木器漆品牌有5、6款,此外,他还经营着其他一些建筑涂料品牌,面对目前市场不景气的状况,已经开始盘点,预备对部分产品不再续约。
对此,这位经销商解释说,若继续代理,那么就意味着每款产品都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而销售前景又不够明朗。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采取保守的策略,就是保持部分销售顺畅的产品,降低经营风险。
持同样心态的经销商还有很多——大部分中小型经销商都认为,这一轮涂料行业调整不同于以往,若冒险投入大量资金,很可能就会在竞争中第一个败下阵来,被淘汰出局。而最为保险的策略则是采取守势,并尽可能地收缩战线。
一位经销商表示,不止经销商群体如此,厂家也同样在压缩产品线。这种看法也得到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同,与过去黄金十年之中涂料企业依靠品牌延伸实现快速增长不同,此轮调整让更多的经销商相信,关注核心大单品的培育和打造才是正道,因为核心大单品可以生长于不同的环境。以前那种“多子多福”的多品牌战略在当下已经行不通了。
而一些数据也支持了这种说法:根据调查,在世界500强企业之中,超级单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95%的有140家,占500强企业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70%-95%的有194家,占500强企业的38.8%。因此有业界人士认为,持续成功的企业,都是高度重视超级单品的企业,而企业的大盈利要靠超级单品去驱动。
生产企业如此,经销商群体同样如此。有专家认为,经销商群体固然不必守着一棵树,但是若不衡量盈利、不衡量成本,在当下不景气的市场之中盲目接收新品,形成广泛撒网的态势,反而有可能捕不到更多的鱼,还不如用超级大网,集中于一个区域用功。
还有观点认为,经销商临阵砍掉产品的行为无需过度指责,实际上这是一种市场的自然调节。在销售压力加大而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保命才是第一,经销商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围绕着生存这个永恒主题。
实际上,相比于一部分经销商砍产品做减法的应对之策,另一部分经销商更为直接,他们已经从涂料行业抽身,将重点放在了其他方面。
那么,经销商该如何选择产品?专业人士表示,经销商选产品一般要“七看”:一看产品定位是否与消费者需求吻合,二看企业性质与实力,三看老板的发展理念,四看企业对关联产品线的规划,五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六看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七看企业的信誉度和品牌影响力。
该业内人士同时认为,经销商需要选择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只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品才会提供较丰厚的利润,竞争力才能更持久。因为,产品附加值高可以为经销商提供较为优厚的利润以增加合作稳定性、持久性。然而,由于很多涂料产品科技含量并不高,而且品牌严重缺乏知名度和美誉度,根本没有什么品牌附加值可言,经销商想卖高价都行不通。因此在选择产品时,经销商也需要慎重考虑。
总之,在行业调整期,经销商更多的是需要摒弃浮躁、盲目的心态,要学会调查分析市场,制定合理的销售规划,更要有系统的经营策略,而这一切都必须事先抛弃旧有的操作模式,多尝试吸纳新的东西,这样才能在调整期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