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无信不立。
前不久,国务院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这是我国首部国家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规划;8月23日,国务院发布了《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该条例将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
据国务院法制办、工商总局负责人表示,制定《条例》的总体思路,就是要努力形成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促进企业诚信自律,创造良好市场经营环境。
在今年3月1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也正式上线,向公众开放免费查询服务。其中,系统将公示包括企业因违反工商行政法律法规被工商部门作出处罚的记录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大众将得以更全面地人了解企业,而企业也将更加谨慎对于信用的问题。
政策的出台,这不仅对于整个社会,也对涂料行业的诚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但这需要一个过程。最近,笔者在走访企业或接到终端经销商打来的诉苦电话时,却深刻感到浓重的悲哀。
近日,一个代理广东某涂料品牌的河南经销商打电话向笔者诉苦说,前不久参加了企业的招商会,会上企业承诺一些政策和服务,结果订货后,啥也没有兑现。听得出来,该经销商很是委屈,像是有点哭的感觉。
还有一件事,就是笔者最近在走访涂料企业时,一位副总向笔者聊起了关于原材料供应商的问题。据该副总讲,很多次供应商都是以次的原料添加进去,来降低成本,结果导致整个产品质量都降下来了,不仅如此,有时候还经常有短斤缺两的现象。“没有诚信,想长期合作那是不可能的。”
一切都在因循,一切都是惯例。不诚信在涂料行业早已不是新闻,甚至部分还成为潜规则在运行,我所悲哀的是这么多年居然看不出多少的进步。忽悠欺骗、假冒伪劣、缺斤少两、以次充好……对于企业商家来说,这一切都是他们不可或缺的经营“法宝”。
不过,“法宝”虽好,有效期却短,时间一长就会失效。一来,经销商不是傻瓜,吃亏上当之后,即使自己不代理黑心企业的品牌,还会广为传播,提醒其他经销商不要重蹈覆辙,有此提醒,其他经销商也会对黑心企业多了份戒心,不再代理该品牌,日积月累,黑心企业的经销渠道就少了,生意自然就差了。同理的是,经销商卖涂料产品给消费者也是如此。
与此相反,若是涂料企业处处为经销商着想,提供给经销商的始终都是质量过硬的商品,更加周到的服务,承诺的优惠政策如实兑现等,这样的诚信,就能让你粘住了经销商的心,经销商自然对企业信赖有加,愿意成为企业的忠实代理商。如此一来,企业的生意自然容易红红火火。经销商、原材料供应商也是如此。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在市场上,这种不诚信广泛地存在于消费者和商家之间,造成巨大的交易成本。像虚假宣传,环保指标不符合要求,明明产品没有功效,却夸大宣传欺骗消费者;对经销商、消费者承诺的却不兑现;质量不合格,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已经让大家习以为常。此外,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有些媒体还充当了企业的鼓吹手,过分吹嘘拔高企业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这是真正可怕的一点,因为它构成了一个“互害体制”,没有人能够幸免。
只有产品的倾销,没有品牌的打造,只有价格战,没有价值观,只有金钱利益,没有社会责任,泛滥成灾的潜规则最终让市场元气大伤,并使得消费者对产品形成利润高、回扣高的陈见,也让消费者失去了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市场上、行业里,很多人(企业)都在指责别人(企业),也成为别人(企业)口中指责的对象,以至于构成一种“无人不冤、无人不骂”的局面。但经营方式依然固我,商业氛围持续恶化。
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现代商业社会是一个契约社会,诚实和守信是商业伦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我们也看到,当前涂料市场的诚信水平依然不高,所谓的商业信用还只是喊在嘴上,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
笔者在涂料行业也待了4年多,因为是媒体人,经常跟行业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通过所见所闻后发现,一些企业、经销商都在不断透支他们那所剩无几的信任,明明企业不诚信,还对外宣传自己的企业是“诚信为本”、“诚信至上”,“满嘴跑火车”却是一流,而殊不知“你透支了体力,休养生息总会恢复;你透支了金钱,开源节流总会盈余。但是一旦你透支了信誉,费再大体力,用再多金钱,也无法换回别人对你的信任。”
实际上,正如经济学家茅于轼所言:“当市场流行欺诈行为时,诚信便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根据经济学一般规律,越是稀缺的东西越值钱,所以讲究商业信誉的商号此时反而能赚更多的钱。”
相信大家对当前涂料企业践踏诚信的行为和后果都有所了解,如果一个企业连诚信都可以随意践踏,还有经销商敢跟你合作吗?消费者愿意买你的产品吗?没有消费者购买还如何谈市场立足,又何谈百年企业?
在次,我们《涂界》杂志社也愿意接受来自企业、经销商及其他人士对各种不诚信信息的反馈,并给予舆论监督;也愿意为经销商代理品牌做咨询顾问,把好品牌代理关。同时,更希望企业、经销商及所有涂界人士,共同携手努力,重新树立诚信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