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亚太区3年3次“换帅”:卡露娜出任亚太区总裁

7月11日,巴斯夫(BASF)发布公告称,巴斯夫任命卡露娜博士(Dr. Carola Richter)为巴斯夫亚太区总裁,负责东亚、南亚、东盟及澳新地区,于2019年7月1日正式生效。她接替了阮凯明博士(Dr. Ramkumar Dhruva),后者将赴比利时滑铁卢负责巴斯夫全球单体业务部。


卡露娜博士(Dr. Carola Richter)

卡露娜博士士1973年出生于德国,在海德堡大学主修物理和数学,并取得博士学位。2003年加入巴斯夫,在德国路德维希港担任管理咨询顾问。随后她在中国香港和德国担任过多个管理职位,包括全球市场及技术高级副总裁、卫生业务部全球业务管理副总裁等职务。她获此任命前在路德维希港担任经济评估部门高级副总裁职务。

涂界记者注意到,巴斯夫在去年6月份就宣布已任命阮凯明博士(Dr. Ramkumar Dhruva)为东南亚、东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大区事业部的总裁,任期从2018年7月1日开始。他将接替Andrea Frenzel博士,后者将负责管理巴斯夫的全球中间体部门。

资料显示,Dhruva于1996年加入巴斯夫。自2013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亚太地区单体部门的高级副总裁。在担任现任职务之前,他是亚太地区巴斯夫聚氨酯部门和亚太地区巴斯夫涂料解决方案部门的负责人。Dhruva在印度巴斯夫担任了多个职位,包括巴斯夫涂料印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销售经理和产品经理。他曾在德国路德维希港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研发工作。

涂界记者注意到,柯迪文从2016年1月1日起接任亚太区总裁(职能管理)、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以替代退休的侯宇哲博士。从2018年7月1日开始,阮凯明(Ramkumar Dhruva)出任亚太区总裁。从时间来看,巴斯夫亚太区在三年时间内三次进行了总裁更换。

报告显示,按巴斯夫公司所在地计算,巴斯夫亚太区2018年销售额为138.86亿欧元,同比增长2%。2018年,巴斯夫向大中华区客户的销售额超过73亿欧元,截至年底员工人数为9,317名。目前,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全球第三大市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

目前,巴斯夫在大中华区拥有25个主要全资子公司,9个主要合资公司,以及24个销售办事处。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包括石油化学品、中间体、特性材料、单体、分散体与颜料、特性化学品、催化剂、涂料、护理化学品、营养与健康、农业解决方案和化学建材。(涂界)
 

Baidu
map